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绘制浮梁大美画卷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绘制浮梁大美画卷

金秋时节,徜徉在浮梁的乡间小道,金色的稻谷像秋姑娘的长发,在秋风里翩翩起舞。近年来,浮梁县做大“红色”“金色”“绿色”“古色”旅游,谱写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绘制了一幅炫彩靓丽的乡村振兴景象,形成了独特的文旅名片。

浮梁县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资源得到渐次开发,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旅游与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势头明显。截至2021年底,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8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25亿元,同比增长24.84%,并连续5年获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红色浮梁 红色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一抹红色的旗帜在古朴的村落中格外显眼,那是程家山村红色文化基地的旗帜,也是浮梁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秋日的程家山村,古树参天,青山含笑,橘红的柿子在村头的枝头灿烂。这里是省级“红色名村”,革命先辈曾经在此指挥过艰苦战斗并留下革命足迹,被列为全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纳入2016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近年来,浮梁县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研学培训和休闲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曾立生介绍,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程家山村不搞大拆大建,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修旧如旧,努力把程家山村打造成景德镇乃至全省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研学的重要基地。还创建了“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社+社会资本”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目前,已建成牛、梅花鹿、羊养殖及农家乐、采摘园等农文旅观光休闲项目。香菇、木耳、茶叶、茶油、土鸡蛋、土猪等农副产品,也成为广大游客和消费者青睐的“香饽饽”。这片曾经的革命热土从“红”起来到“火”起来,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形成了农家乐餐饮、特色民宿、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农“三位一体”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路。

浮梁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传承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规划以浮梁县革命陵园、程家山革命烈士陵园为主线的红色缅怀之旅,以天宝红军烈士纪念广场、瑶里新四军改编旧址为主线的红色寻踪之旅,以河西县委旧址、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为主线的红色研学之旅。2022年上半年,红色研学接待达5万余人。

金色浮梁 农耕文明绘制丰收场景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浮梁县礼芳村,“金色花海·千年礼芳”油菜花旅游节盛大开幕。自乡村振兴实施以来,浮梁县把每年春天盛放的油菜花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项目,种植培育、观光旅游、榨油售卖,不仅带动当地旅游创收,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十月的浮梁,层林尽染,山间和田野,都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动,掀起阵阵稻浪,在秋日的金黄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照亮了一条条引领当地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乡村振兴路。

天气晴好,浮梁县鹅湖镇鹅湖村的一片稻田里,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呈现了一派丰收和谐的画面。丰收的农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丰收节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丰收节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场场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充分展现了“科技兴农”的巨大成就。“浮梁大米”等农产品化身超级IP成为丰收节的主角,借助农民丰收节,搭建起线上和线下销售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丰收节庆、展览展示、营销促销等活动,促进农产品上行,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绿色浮梁 绿色茶园讲述东方故事(市文旅局 供图)

绿色浮梁 绿色茶园讲述东方故事

青山簇拥,茶园滴翠。走进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满目的茶田郁郁葱葱,各种别具一格,天马行空的艺术作品与茶田相映成趣,完美融合成一帧帧茶田林海的大美画卷。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在乡村振兴中,茶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浮梁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唐朝年间,浮梁就是古代中国的茶叶贸易市场,约占当时全国茶税的八分之三。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0.02万亩,茶叶生产总产量达1.15万吨,综合产值17亿元。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浮梁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浮梁茶入选中国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浮梁县在发展全域旅游工作时,围绕“茶文化”做文章,除了发展红茶、绿茶等传统茶叶产业外,还开发出茶点、茶宴、茶戏等特色文化品牌。冬茶含片、冬茶软糖、冬茶啤酒、冬茶米酒等茶点和茶饮等占据农产品创新市场一席之地;以“茶”入菜,以茶为佐料,融入浮梁特色菜品中,以景德镇瓷器器皿呈现,融入茶艺表演,从视觉、听觉、味觉和感觉上全方位展示浮梁茶文化。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浮梁文旅为产业注活力,把艺术引入乡村,“艺术在浮梁2021”项目,通过寒溪村史子园优美的茶园风光,引入国际艺术IP,聚集知名艺术家在此创作,以艺术为核心,呈现多元艺术体验、丰富文创产品。此外,还打造“行进+沉浸”式的茶文化演绎表演。在高岭·中国村推出的《大唐茶室奇妙夜》,向游客展现了大唐盛世浮梁的绝美画卷,更让观众沉浸在浮梁茶的故事中,去体验别样的精彩,充分展现了浮梁县瑰丽的茶文化特色。

茶叶是寒溪村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摇钱树”,在艺术文化的加持下,史子园的农户们乘着乡村游的红利之机,将闲置的房子装点一新,开办民宿,闲置变现金,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也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61岁的茶忆民宿老板徐爱梅是新安江移民,垦殖场退休后,守着家里的茶田,制茶、卖茶,日子过得也还不错。2021年政府预备把寒溪村打造为文旅融合新的示范点,徐爱梅把家里的6个房间装点一新,改为“茶忆民宿”,今年8月13日,民宿开张。自从民宿开张后,徐爱梅更忙了,中秋、国庆、丰收节、周六周日,她的民宿爆满,客房都不够住了。为了更好地服务客人,徐爱梅还自发研究了一些娱乐项目,带客人去看日出,采茶,挖红薯,砍甘蔗。而客人也会买她家的茶叶、有机蔬菜,吃一顿农家饭。徐爱梅对未来充满信心:“茶文化旅游让我们富起来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农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古色浮梁 古色县衙活化非遗瑰宝

文化永远是旅游的灵魂,挖掘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浮梁县发掘“古色”资源,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态、民俗文化、休闲观光、赏花旅游和果业采摘等全域旅游发展。以衙署文化、楹联文化为内核打造国家4A级古县衙景区,挖掘整理陶瓷文化,加大对高岭古矿遗址、东埠古街文物等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实现非遗瑰宝的“活态”传承。此外,还保护传统古村落,为浮梁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浮梁县鹅湖镇陶岭村楚岗村,这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该村自北宋建村,至今有千年历史,是一个群山环抱之中的山寨式村落。这里气候宜人,金竹潇潇,云海、梯田吸引了一批游客和文艺创作者来此观光。80多岁的叶公公挑着扁担,把自家的茶叶、乌腌菜、干竹笋、辣椒干等土特产带到游客休息区来售卖。不一会的工夫,叶公公的“产品”便被一抢而空。

浮梁境内古村落共计300余处,近年来,浮梁县利用古村落自身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山水风光,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打造出黄坛徐家、王港小塘坞、瑶里绕南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一方面通过开发乡村游让村民提高古村落保护意识从而保护了古村落,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村民增收和村里经济发展。

以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浮梁是非遗资源大县,大部分非遗项目都在乡村。近年来通过持续发展非遗项目,非遗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不断显现,不仅保护弘扬了传统文化,还在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围绕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在“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非遗研学旅游基地建设、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打造等方面下功夫,探索“非遗+旅游”发展新路径。目前,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7名。通过“非遗+合作社+农户”模式,助推浮梁茶叶、碱水粑等非遗农产品发展。通过模式带动,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拓展消费渠道,助推文旅融合和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

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浮梁水碓为引领,巩固提升桃岭“五谷丰收灯”、曹村柿子节、源港篝火节等一批集观民俗表演、品农家美味、赏乡村美景于一体的民俗节庆项目,以民俗活动为媒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以农特产品、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积极培育农村新经济增长点,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拉动。

(来源:大江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